当前位置:首页>>民进风采>>专家学者

我“有”6000来辆车--记民进会员、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忠民

作者:admin文章来源:点击数:0更新时间:2010-09-07文章录入:admin字号:

人物简介:

    张忠民,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河北民间环保组织“绿色知音”的发起人、负责人。曾随赴南非参加联合国地球峰会,曾代表民间组织赴台湾交流。他与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都有联系,但是不曾也不屑在讲台上、媒体上利用他的人格魅力施加影响谋取私利,一袭布衣,一双便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甘当绿色家园的守望者。

    一篇文章找到环保知音

    张忠民第一次将目光投向“环保”,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直觉告诉他,中国社会会由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过渡到一个高度经济化的社会,那时他就有一种担心:高速发展的经济可能会给资源、环境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那是一种很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想法,我一直琢磨这事儿,开始观察和思考。1995年,我从《世界知识》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两个人的村庄》,说的是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的廖晓义和李皓,当时廖晓义等人就判断,中国将进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的时代,会造成资源的过快消耗,大量的垃圾和污染,由此她提出绿色生活概念,即适度消费,减少污染。”

    这篇文章让张忠民有一种找到知音、找到灯塔的感觉。他当即买了张火车票去了北京,和廖晓义在北京展览馆附近的马路边交谈,一起商量之后如何合作,如何传播绿色生活理念。”

    十数年如一日,宣传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2000年,在张忠民的发起下,“绿色知音环保组织”成立。同年,绿色知音参与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2000-2002年张忠民筹资举办两届“地球的女儿”评选表彰活动,以鼓励更多的记者关注环境问题;2002年,他又筹资6.5万元在石家庄、张家口举办了两期“河北省记者环境保护宣传能力研讨会”,共有记者60余人参与研讨。

    2002年8月,张忠民作为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18位杰出代表之一,应邀参加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地球峰会”。2007年,他还应邀赴台参加“两岸环保与永续发展论坛”,考察了台湾地区的垃圾分类现状,之后又去香港考察了高效交通系统。

    为配合“限塑令”的实施,在石家庄2008年市“两会”期间,张忠民出资6000多元,制作了近千个环保袋由民进界别的政协委员在大会上发放,以民进石家庄市委的名义向全体政协委员发出“拒绝白色污染,争做环保型政协委员”的倡议书,这次以实际行动响应“限塑令”的环保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河北青年报、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进行了报道。

    2009年10月至今,“绿色知音环保组织”在石家庄参与发起组织了6次“城市乐水行”活动。据张忠民介绍,“城市乐水行”是由北京绿色家园志愿者、全国大学生绿色营等多家环保组织共同发起的活动。石家庄市“城市乐水行”活动是通过沿着河岸、湿地等水边徒步行走的方式,宣传保护水资源,注重绿色环保。参加乐水行的一个好处就是,扩大交际,健心、健体。

    因为职业的关系,张忠民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环保、低碳的理念,也会通过媒体传播绿色理念,但这种影响是渐进的、隐性的、持续的、无法量化的。张忠民说,“我做环保,没有功利心。我不会强求谁来接受我的说法,但是我会积极倡导,会尽力去多影响一些人。我知道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我的心态很放松。”一个河北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在写给张忠民的信中谈到,自己在家乡张家口经营“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已经取得不错的收益,而这源于“老师10年前在科大的一次环保讲座”带来的启示。

    “我们家还有七八十条公交线路”

    张忠民觉得环保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一是交到了很多朋友,比如廖晓义、李皓、汪永晨,还有香港、台湾地区的环保人士,以及荷兰电视台、美国《纽约时报》等世界著名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二是心态变得平和。“我有房子住,从来没想过再买一套;朋友们都买车了,我替他们高兴,但我没买。北京的公交已经便宜到几毛钱啦,就是在鼓励市民外出乘坐公交,不提倡人人都买私家车。石家庄也应该行动起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张忠民认为,近年来石家庄大力推行的环保举措,例如拆除锅炉、禁止焚烧垃圾等硬性规定,已经取得很好的收效。在石家庄生活的人能明显感觉到,空气比从前好多了。但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又给石家庄的空气质量增添了新的负担。有人问我有几辆车,我说6000来辆吧!石家庄的出租车都是我们家的,我们家还有七八十条公交线路,还有动车组……”

    日常生活中,折叠筷、布质的环保袋、水杯这三样东西已成为张忠民出门的必带之物。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张忠民外出讲课、参加学术会议也越来越多,他更是把环保、低碳带到了会场、旅店、火车、汽车和飞机上。在长途卧铺列车上,早晨洗脸洗几把即可,节约车上的水。参加会议论坛时,少乘电梯,自助餐取之有度,不使用旅馆内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在张忠民看来,低碳就体现在生活中的小细节、小习惯中:“出去吃饭,少用一次性筷子,自带折叠筷或使用饭店提供的重复使用的筷子;少用餐巾纸,随身带手绢;少用塑料袋,上街带布袋。在家里,刷牙、洗澡间断用水,冲马桶、拖地用水重复使用,空调温度不要设置太低。在单位,两面用纸,少用一次性纸杯,尽可能自然采光。买食物时,张忠民会尽可能买绿色食品,制作过程中尽量做到“原汁原味”,减少油炸。另外,尽量吃应季蔬菜,反季蔬菜因为大棚种植、运输等诸多因素,会对环境造成更多的碳排放。他总结说,“低碳”的饮食应该是健康饮食、荤素平衡,顺其自然。

    张忠民觉得,这些习惯养成了,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老大的幸福》中提到,哥不差钱,差的是意义。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对物质的东西不仅要取之有道,还要用之有度、用之有情,敬畏世界上的所有生命。”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