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八方论坛>>评论交流

生源大战为那般?

作者:admin文章来源:点击数:0更新时间:2011-08-11文章录入:admin字号:

    近一段时间教育界有点烽烟四起、战火连天的味道,这战火是生源争夺的战火。先是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之间的生源大战,接着有人指责上海交大挖复旦的墙角,两所院校相互指责,展开了口水战。接着是香港的几所大学到内地“掐尖”,招走了内地的几个省的2011年的高考状元。

    不想这战火也燃到了中学,据《燕赵都市报》报道,在衡水二中就读的姐姐小雪因没有劝说今年参加中考的妹妹报考二中,被学校扫地出门,送回了家里。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身处教育行业的笔者,透过争夺生源的战火硝烟,似乎看到了一点点门道。

    校园本是净土,是传播知识的沃土,是培养个性、传播平等思想的圣坛。可是为了生源,不惜背后拆台,不惜株连无辜,让人觉得有点电影《无间道》的意味。这不仅让人思考,何以至此呢?其实争夺生源的背后,隐藏着利益为上、本位为先的影子。对于中学而言,有了好的生源,就用了好的升学率,有了好的升学率,就会有了政府超越其他学校的投入,有了政府的扶持,就有了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有了好的硬软件,就不愁没有好的待遇,更不愁好的生源。

    对于大学而言,好的生源来了,大学的排名就升了,大学排名升了,好的生源就来了,这中间也有利益的链条衔接着各个环节。无论高中还是大学,我们都为他们画出了个圈圈,看上去无可厚非,似乎都在力争上游,实则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强调本位优先,不顾中国教育整体大局,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违背道德、侵犯人权……

    生源大战是一种竞争,发展需要竞争,但这种竞争一定要合情合理,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要符合游戏规则。对于学校而言应搞教学、搞科研,抓管理、养底蕴,以无可争议的全面的硬实力来吸引学生,这样的竞争才是符合游戏规则的竞争。而今呢,大学招生开始挖墙脚,尽管不了了之,但让人感觉到了在自主招生中竞争的不规范的一面。高中招生搞株连,妹妹不报这个学校,有学籍的姐姐上了高三却没有分到班,没有安排寝室,校方还声称姐姐不能劝说妹妹改变初衷,这里就没有姐姐的位置。听,这口气是不是有点无法无天的味道?

    一个学生的劝退或者开除总该有规则吧,学校怎可为所欲为呢?这做法本身是不是违反了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兼有侵犯人权之嫌呢?退一步说,即便是妹妹为了姐姐被迫选择了这所学校,校方是不是以挟持的方式侵犯了妹妹的选择权呢?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学校办的好,好生源自然来,靠挖墙脚、株连挟持的方法不正是显示了自身的工作的不足,揭了自己的短?

    再往深说,贯穿中国教育各个学段的生源大战,也彰显了我们教育评价机制的不足。高中阶段,评价一所学校的依据是升学率的高低,升学率高了,就是名校,反之就是普通高中,这大概也是我们的素质教育难以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评价大学依据的则是大学排行榜,排名高了,就是高等学府,反之就是普通高校。

    而政府也正为人为地搞分化充当助推器,对名校的各种投入高过对普通学校。就像一个孩子已经很壮实了,还有人不断的给他提供各种营养,进行大补,不嫌多,不怕过。结果是有的学校 “营养过剩”,有的学校则是“营养不良”,更加剧了教育的不平衡发展,进而加剧生源大战,助长了择校之风。

    其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我们既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引领社会发展,也需要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两者同样重要。记得钱学森曾经问过温总理,为什么建国以来我们的大学没有培养出大师级人物?这千古一问被称之为“钱学森之问”,它值得大学领导者们认真的反思,深刻地回答。就高中而言,政府则应该平衡教育资源,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缩小各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对于大学,废掉那个不知是谁炮制的大学排行榜,让大学教育去掉浮躁,回归学问。

    说到这里,我生成了一个梦想:若干年后,校园里回归安静,褪去浮躁,回归研究,淡化名利。大学里产生了很多个钱学森、季羡林一样的大师级人物。高中校园里已经没有近乎残酷的升学压力,学生在知识、爱好、能力中自由熏陶,高中不再是学生心中的一段黑色的记忆,而是一段五彩的时光。

    (作者系秦皇岛民进会员 新世纪高中语文教师)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