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八方论坛>>评论交流

辍学率何以退回十年前?

作者:admin文章来源:点击数:0更新时间:2013-02-26文章录入:admin字号:

        日前,一次有关农村教育的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韩清林透露,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2008年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5.99‰,到2011年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这与10年前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11月19日《燕赵都市报》)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在我们的社会不断文明进步的今天,在教育相关费用日益得到减免的情况下,我们的辍学率没有降低,甚至一路上升到8.8‰。这着实让人有些吃惊,并继而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辍学率的逆势回升?
        首先必须警惕的是“读书无用论”的抬头。以前,上学受教育成本大,似乎是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的专利。但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兴教育,逐年减少各种学杂费用。发展到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种学杂费用都已经取消,甚至农村学生上学,还有营养补助。按说,每一个学龄儿童,都应该在学校中接受教育。但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教育出现了一定的功利化势头,导致一些人的受教育目的,不再是完善自己,提高文化水平,而成了“跃龙门”或者找个好工作,有一个显赫的地位等。然而,当人们发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研究生被迫回家种地,成为乡亲们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时,势必会对上学读书的意义和作用产生怀疑。
        其次,社会公平机制缺失,一些大学生等群体,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无法站在公平的起点上,与城市学生以及一些特权人群充分竞争,来实现自我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此前流行的“不学ABC,也当接班人”之类的思想,逐渐演变成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羡慕忌妒恨。其间隐含的对社会公平机制的焦虑,对“寒门难出贵子”的感叹,必然会导致一些人“上学还不如早点步入社会学习生存经验”的思想。
        最后,农村“撤点并校”造成了一些地方学生上学成本的加大。此前,学杂费用过高成了学龄儿童上学的“拌脚石”,如今学杂费这个“拌脚石”没有了,但却多了一些与“学校远了”相关的成本,比如上下学路费、比如午餐费、住宿费等,这些无疑成了学生上学的新的“拦路虎”。
        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包括学历等深度的提高,也包括受教育群体等广度的提升。大学是扩招了,博士甚至博士后是增多了,但辍学率却同样变大了。这种教育深度进步,而广度退步的现象,无疑是教育整体的不均衡,是一种退步。因此,加强教育与宣传,推进改革与完善步伐,抑制“读书无用论”思想的抬头,促进公平特别是就业公平,恢复一些必须恢复的被撤学校,无疑已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控辍保学当反思“撤点并校”控辍保学需要强化政府的责任
贵州省毕节市5名男孩垃圾箱内死亡事件暴露了留守辍学儿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贵州省教育厅20日下发紧急通知,将建立更加严格的“控辍保学”措施。贵州教育部门决定,把“控辍保学”纳入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首要内容;抓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建立辍学通报制度、辍学学生报告和动员复学制度。 (11月22日《中国教育报》)
        撤点并校背离了初衷和实际需要。11月16日,5名男孩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于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垃圾箱内。5名孩子中,有4人辍学,还是一个家族,表明农村的辍学现象很严峻,而过度的撤点并校是导致学生辍学流浪的根本原因。日前公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6成。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幅超过1/4。撤点并校后,许多孩子只能到外村上学,学校与家庭相距太远,大都在5公里以上。报载,三四个小时的回家路程,在农村寄宿学生中比较普遍,最远的学生回一次家甚至需要7个小时以上,一些家庭干脆不让孩子上学了。而不少辍学的农村孩子要么像毕节5兄弟一样四处流浪,要么隐瞒岁数“打黑工”。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1年间每年小学减幅超过小学在校生减幅的5.63倍,而在2011年一年,小学撤并系数达41.57,小学数量减幅超过在校生减幅的41.57倍。
        五个孩子的悲惨死亡看似偶然,但悲剧惊醒的,不应该仅仅是毕节或贵州。贵州省把“控辍保学”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考核指标,并纳入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首要内容,是件好事。但是,其他的省市是否把“控辍保学”纳入领导考核呢?撤点并校所导致的恶果不只是毕节或贵州存在,“因地制宜”的撤点并校在不少地方都是“一刀切”,很多不宜撤点并校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地区也盲目的撤并,深受其害的农民或许不能说出所以然,更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是,学校不断向城镇合并,不仅使农村孩子上学越来越难,同时因为城乡经济存在差距,也让许多农村家长在经济上力不从心。广东农民人大代表杨月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说:“学校撤并,孩子们不得不去镇上上学,一些孩子离家就是二三十里,车费、住宿费、伙食费,一年下来保守都要1000元,实际上农民的负担反而加重了。”《2009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在中部地区,每个农村家庭因寄宿而额外增加的费用平均为657.3元/年。在西部,这个数字是787.8元/年。宿负担导致教育成本大幅增加,一些贫困家庭难以承受,有的迫于无奈就得辍学。所幸,撤点并校所带来的问题引起了中央和教育部的重视。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指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特别是基础教育,更是一个国家文明延续的保证。控辍保学的前提是政府有义务保证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首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要切实承担责任。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等方面体现均衡发展的要求,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不搞锦上添花。尤其是省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在教育经费逐步得到保障、学校不缺钱的情况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名目的乱收费都必须严惩,中小学校不能成为营利机构。其次,把“控辍保学”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考核指标,并纳入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落实“控辍保学”的责任。第三,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使父母参与进来,使之懂得孩子的未来是重要的,懂得他们的付出是有益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布朗语)。“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否则,就很难走出原来的“老路子”。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