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八方论坛>>评论交流

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作者:admin文章来源:点击数:0更新时间:2015-01-08文章录入:admin字号:
有一种生活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体会过才知道其中的幸福;有一种幸福拥有过才知道其中的纯粹。
——
题记
最初,支教是一种无奈,是不可推脱的无奈。年龄已经一把,过惯了家里的生活,突然要去什么乡下支教一年,如果不是政策摆在那里,根本不会去。支教前两个月,我们每位即将支教的老师都填了一张表,就是根据自己所长和现任教学科选择将来的任教学科。我选的是心理辅导课,另两位伙伴选的是地理课和思想品德课。
可是到了受援学校——唐县王京镇中学,一切都变了。这里并没有也不准备开设心理辅导课,也不需要教地理和思想品德的老师,倒是急需语文老师。我们三人只得接下了语文课,并且很快投入了工作,因为这里已经开学一周多了。课时并不多,一周只有七节课(另外还有早自习、午自习和晚自习的辅导课),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只是从来没有交过语文的我们,面对的又是初一刚入学的新生,心理压力实在是很大。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支教只有一年,将来学生如何似乎与我们无关,但是我们都是四十多岁的男人,良心和脸面不允许我们糊弄。
好在我上学时语文成绩一直是最好的,我努力回忆自己是怎么学好语文的,考虑了一夜,不过是抓好基础知识,多读书勤练笔罢了。只是,我怎样把这种意识传递给学生,又让他们真的理解这些呢?
第一节课一上课自我介绍后,我就问学生:“我们小学已经学了六年语文,谁能告诉我什么叫语文?”学生们大概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许第一次上中学的语文课,没有一个人回答。我只好又说,我们把这两个字拆开分别用“语”和“文”两个字组词,看谁组的最多。顿时班里热闹起来,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这正是我想要的。于是我找两位同学,分别记录大家找到的关于“语”和“文”的词语,不到十分钟,每个字大约组了二三十个词,然后又把这些词分类。最后我说,语文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人际交流的基础和提升,你天天都在用它,学好语文无外乎“听说读写”四个字,我们学语文就从生活入手,从这四个字入手。看学生们的表情是听得津津有味,下课时班里居然响起来热烈的掌声,而且这种以掌声代替“起立,老师再见”成了一年来的常态。
原来我也可以上语文课,并且还是受欢迎的!只是一节课算不了什么,结果如何要一年以后才见分晓。接下来,针对听说读写四个字我分别给学生们做了安排。也许是当地教育局照顾我们,这里的生活水平并不低,跟保定周边村镇经济水平不相上下,乡镇企业也搞得不错。只是说到读书,学生们的阅读量实在是小的不可思议,他们和我的孩子同龄,但他们一个班学生加起来所读过书目还不到我孩子的十分之一。一方面我从家里带来孩子读过的书,另一方面我告诉他们,保定有一个旧书市,每周六、日,会有大量便宜的书在这里可以买到,就有很多孩子托我为他们买书,就这样他们开始大量读书了。
我的孩子从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要求写周记,对提高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素材很有帮助。我拿来孩子的周记读给学生们,读到有趣的地方他们就哈哈大笑。我说其实你们也可以记下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小事、趣事,不但是很好的回忆,将来写作文也就会有的可写,我就趁热打铁要求学生们每周写周记。一个孩子写自己怎么给妹妹折千纸鹤,写的很详细,我就把这篇周记在班上读,以后她的周记几乎每次都会成为范文。后来她告诉我说:“老师其实你是第一个没有把我当成差生的老师!”
几天后,我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上课时带着字词典等工具书。我告诉他们学好语文就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请教这位“不说话的老师”,日积月累就会扩大你的识字量和词汇量。过了一个星期,我惊喜的发现,班上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带来了字典或词典。就引导着他们使用字词典,现在很多人都会学究式的查资料了。
一段时间后发现很多人文史知识了解的很少,我和班主任老师商量可不可以给孩子们翻印一些诸如《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东西,在晨读的时候带学生们读。班主任非常支持,亲自帮我打印,很快周五早晨我上早自习的时候,就可以带着学生们读这些东西了。
人人爱听故事,孩子们更是这样,上课时我尽量多的讲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提高他们的上课兴趣,给他们以启发。孩子们放学后很愿意到我宿舍里和我聊天,渐渐地,有学生开始喊我“小头爸爸”或“小头老师”,我知道这是他们喜欢的动画片里的主人公,有的干脆叫我“老左”,我知道这是他们在表达和你有多铁,他们用这些来表达对你的喜欢,我当然欣然接受了。学生们喜欢你就愿意上你的课,安排任务他们也就会积极完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只是不知道我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还是心里没底,如果成绩说不过去,学生们还可能听你那一套吗?
春节放假回来,忐忑不安的找到年级组长询问成绩。我们班的成绩是协作区第三,本校第一,我很满意。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不想说和学生分别时学生的不舍和自己的伤感,政策摆在那里,不回来是不可能的。
我没有什么要去拯救教育拯救他人的崇高理想,我只是按自己的良心的召唤去做,希望自己确实能做点什么,哪怕是影响一个班的小孩子,都会让我的内心坦然,温暖,纯净。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