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参政议政>>资料汇编

关于加强我省地方戏曲人才培养的建议

作者:admin文章来源:点击数:0更新时间:2017-01-18文章录入:admin字号: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工作的讲话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文件要求,推动河北省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意见的出台,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戏曲艺术繁荣发展,推动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方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特别是对地方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北是全国的戏曲大省,地方剧种就有30多个,最为著名的有河北梆子、评剧、保定老调等。但如今在河北地区流行过的横歧调、上四调、新颖调、软秧歌、固义摊戏、海兴南锣等剧种已近成绝响,保定老调、永年西调、四股弦、清苑哈哈腔、河西调、威县乱弹等优秀传统地方戏也面临传承困境,迫切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出现以上情形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地方戏曲后继无人,为保护和传承濒危地方剧种,防止地方戏曲出现无人学、无人教、无人演、无人看的“四无”局面,应尽快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地方戏曲人才的培养。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对当地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负有主体责任,我省应尽快启动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将地方戏人才培养纳入省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工作指导,加大资金扶持,着力办好戏曲职业院校,按照国家和省文件要求“对中等艺术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切实落实大中专戏曲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另外,通过深化改革把困扰戏曲人才的编制、职称、待遇、社保等问题落实到位,解决戏曲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并通过合理流动,拓展空间,让戏曲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大力办好戏曲艺术中专教育
戏曲艺术讲究“童子功”,10—18岁是学习戏曲的黄金年龄段,没有基础过硬、技能扎实的中专人才的输出,会直接影响高等戏曲人才培养质量,影响艺术院团的持续发展。但是戏曲是舞台艺术,其人才培养不同于其他技术类专业,一定要遵循其艺术发展规律。一是深入搞好戏曲教学研究。教育主管部门和戏曲院校要从国家文化发展的高度,研究戏曲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对戏曲人才不能按照一般院校的通才进行教学管理,否则会造成教学资源浪费,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结果。为此,希望戏曲教育强化行业管理,在招生考试、师资选聘、课程设置、假期安排、实习实践等环节给学校充分的自主权。二是发挥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河北有着丰富的地方戏非遗传承人资源,如裴艳玲、齐花坦、辛秋花、刘秀荣、田春鸟、张俊玲、杜银方等等,都是我省地方戏曲艺术的宝贵财富。口传身教是戏曲传承的重要方法之一,老艺术家们长期积累下来的舞台经验更是戏曲教育生动的教材,发挥他们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对地方戏曲传承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突出对地方戏青年骨干的培养
戏曲是注重“角儿”的艺术,实践证明,无论对于一个剧种还是一个剧团,都需要以优秀的戏曲人才为支撑,但戏曲演员培养周期长、成材难、工资待遇低、付出辛苦得不到应有回报等问题使戏曲人才流失严重。在戏曲骨干人才培养上,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建立地方戏曲骨干人才梯队。通过连续组织地方戏中青年演员大赛、地方戏剧节、戏迷票友会等形式,推出戏曲骨干、拔尖人才;同时,在以赛代练、广泛交流的同时,充分激发年轻演员的积极性,提速人才成长。二是借鉴京剧“青研班”培养模式,加强对地方戏曲在职骨干演员的培训。利用艺术院校及社会资源,建立地方戏骨干演员培训基地,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通过邀请戏曲名家名师授课,开展跨剧种、跨地域观摩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演员的表演技能和内涵,对有潜质的戏曲人才还要选送到全国重点戏曲院团深造进修。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政府有关部门要关心戏曲骨干人才的生活、工作和成长,对符合高端人才培养引进条件的戏曲人才,特人特招、特事特办;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地方戏曲工作者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让中青年尖子人才在艺术生涯的巅峰期得到相应认可。
四、校团联合,提升地方戏曲人才质量
戏曲院校是培养地方戏曲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校团合作是提高戏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校团合作”应着重建立四大机制,有效化解四大问题。1、建立校团共招机制,解决学生“出口”问题。艺术院校不仅要与国办院团加强交流合作,更要关注民营剧团的发展,通过定向委培、在职进修等途径,帮助民间剧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2、建立校团共教机制,解决师资问题。院校要负责常规管理,做好专业基础课与文化课教学,剧团要根据校方的需要,有计划的派出一些优秀演员参与教学,尤其是剧目教学,努力形成剧院团与戏曲学校教学人才流动、教学相长的人才培养体系。3、建立校团共建机制,解决教学质量问题。校团双方要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教学课时分配;校团双方要量化教学目标任务,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4、建立校团共演机制,解决学生实践问题。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形成机制,使得学校学习时间和院团舞台实践时间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规定。
五、重视地方戏曲普及,形成利于戏曲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中小学生的戏曲普及工作。地方戏曲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少年,同时戏曲的观众也是需要培养的,地方政府及文化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推动“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鼓励学校普及戏曲知识,建设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与本地戏曲学校、院团合作开展校园戏曲普及活动,吸引更多的孩子从小开始了解戏曲、学习戏曲。二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戏曲事业。河北省现有多个戏剧类社会团体,如河北省戏剧家协会、河北梆子传承与发展促进会,河北省评剧票友协会等,各地市此类组织更多,借助民间社团这一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支持地方戏曲事业和地方戏曲人才培养活动中来。同时大力开展戏曲艺术惠民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演出的办法,多为群众组织一些“戏曲下基层”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剧团演出,锻炼戏曲人才,提高大众的戏曲鉴赏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戏剧文化和人才培养氛围。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