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进风采>>会员风采

戈壁深处植胡杨 孔雀河畔民进情——记民进燕山大学支部副主委、河北援疆教师杨国良

作者:系统管理员文章来源:点击数:0更新时间:2017-04-01文章录入:系统管理员字号:

杨国良,男,汉族,吉林公主岭人,1973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2005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燕山大学电气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民进秦皇岛市高等院校工委副主任、民进燕山大学支部副主委。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赴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支教。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正是拥有这个信念,他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胸怀民进秦皇岛市委的殷切希望,从几千里之外的海滨城市踏入西北边陲,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着,默默耕耘着……他就是民进燕山大学支部副主委、燕山大学电气学院副教授、河北援疆教师杨国良。在赴疆支教的3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教学风格、无私的奉献精神,诠释着援疆人的真谛,传递着民进人的深情,感动着援疆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
直面困难,敢于挑战勇担当
杨国良是燕山大学电气学院的一名教师、专业技术领域带头人。2015年8月,学校党委发布省委组织部新一轮对口援疆人才信息,要求电气学院派出一名教师前往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1年的援疆工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深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心怀感恩、挺身而出,是最好的报答。当学院领导找到他之后,他毫不犹豫答应了。回家后,他反复做妻子、父母思想工作,得到家人的支持后便积极报名参加。
千难万难,放下亲情最难。临别时,面对年迈的父母、挚爱的妻子、懂事的孩子,杨国良心中有着万分的眷恋与不舍。他知道家人是离不开自己的,父亲常年高血压、儿子学习和生活对他的依赖……他的离开必将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空缺,孝敬父母、照料孩子、儿女情长,使他歉疚、感伤。可又想到几千里之外那一颗颗热切期盼的心,他没有退缩,因为“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2015年8月30日,他毅然决然踏上了西行的征程。
新疆是个美丽的好地方,那里有浩瀚无垠的沙漠戈壁、多姿多彩的原始胡杨林、瓜果四季飘香,姑娘小伙子个个能歌善舞……对即将要去援助的地方——库尔勒,他心里充满了向往和激动。然而,从东部到西北,从滨海城市到西北边陲,千山万水,路途遥遥,这3600多公里直线距离的两端,迥异的气候、陌生的环境、截然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一切对杨国良来说,都是即将面临的考验与挑战。
库尔勒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当地环境异常干燥,常年扬尘天气,经常断水十天半个月……杨国良到新疆不久,就出现了感冒、咳嗽、流鼻血等严重的不适应症状。周末的一个清晨,杨国良突然头晕目眩,无法下床,而同事们都外出了,他一直躺到下午黄昏时分,才独自勉强到诊所就医,此时血压已降到60/90。“当时屋内冷冷清清,真怕自己挺不过来,无法完成这次使命”,一想到当时的情形,杨国良现在还心有余悸。时差导致睡眠不足,加之饮食不习惯引起的营养缺乏,短短的一个月,他的体重就锐减了十几斤。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时不时出现的静电,原本白净圆润的脸庞,明显黑了瘦了。但这些并没有成为他的绊脚石,他坚信“援疆干部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支教工作中。
“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给我们反映。”看到又黑又瘦的他,前来探望杨国良的家乡领导关切地说。杨国良却说:“不给组织提任何生活上的要求,奉献是教师的天职,努力工作是我应该做的,来援疆不仅是锻炼自己,更使自己多一些人生的阅历。”前来探望的妻子开玩笑说:“现在,你可是书生白脸变包公了。”杨国良只是一笑,什么也没有说。
悉心教学,只愿胡杨早参天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杨国良始终坚信“人生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而自己就是驰骋疆场的战士”。从抵达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要在这里开始自己人生新的挑战。还未拂去长途奔波的疲倦,杨国良就主动请缨到教学一线,担任2014级石油高职班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中。
这里的学生虽然来自南疆、北疆以及甘肃,陕西等不同地域,但他们朝气蓬勃、文雅而有礼貌,对援疆老师十分崇敬。面对讲台下那一张张淳朴的脸、一双双追寻的眼,杨国良每节课都有使不完的劲,上完课都酣畅淋漓,每一天都满心喜悦。“每当上课,你总是激情澎湃,挥舞着有力的手臂,挂着自信的笑容,眼中充满了睿智”。一位学生曾经对杨国良说。9月10日教师节,一位维族女老师亲手送给杨国良一捧鲜花。遇到国庆、中秋等节日,师生们总是争着邀请杨国良到家里共度佳节。学院师生们的善良、热情、好客,让他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心里无比欣慰。
“援疆一天,我就会用心去工作一天,把我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一年来,杨国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在教学中,他多方面认真调查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果,他经常连夜上网查资料、看专家讲座、和同事探讨,埋头设计精品课程。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运用模型制作和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愿学善学,体验了机电理论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应用实践的能力。
因为时差,这里上班时间要比内地晚两个多小时,习惯早起的杨国良总第一个到办公室开始做科研,每天清晨寂静的校园总能看到他那忙忙碌碌的身影。“努力工作是一天,无所事事同样也是一天,人生是需要努力奋斗的,绝不能虚度光阴,所以我选择每一天都努力工作”。勤奋努力教学,积极撰写论文……在领导、老师、学生眼中的杨国良,永远是一个乐观向上、不知疲倦、踏实工作的援疆教师。一年间,他先后在《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国内核心期刊、外文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带领院系老师申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和高校青年基金。工作3个月后,杨国良被聘为机电学院副院长。这不仅是学院师生沉甸甸的信任,更是对他扎实工作的肯定。
满载归来,援疆奉献终无悔
戈壁红柳、绿洲胡杨见证了杨国良这位年轻的援疆教师为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所作出的贡献。“一年援疆路,终生援疆情”。援疆工作生活,让杨国良深深地爱上了库尔勒这片物产丰饶、风光神奇的土地,爱上了独特淳朴浓厚的风俗民情,爱上了坚强乐观、豪爽大气的各族老师同学们。他说:“库尔勒必将是我终身牵挂并为之奉献的第二故乡,我将继续搭建燕山大学和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为促进这方热土的蓬勃发展,倾注精力和心血。”
在这一年里,杨国良虽然远离家乡,独身一人在这里工作,但因为奉献,无怨无悔,也因为真诚,收获了民族间的友谊。自他回到燕山大学以后,经常收到来自库尔勒寄来的包裹,包裹里装满了核桃、大枣等新疆土特产。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迎新春庆元旦文艺汇演、2016年春季教职工运动会、盛大的古尔邦节、参观塔里木油田展览馆以及新疆昆仑工程轮胎有限公司、离别时学生们的依依不舍……援疆的点点滴滴,总是让他陶醉不已,魂牵梦绕。现在,拉条子、手抓肉、烤羊肉串等,这些具有新疆特色的美食已成为他心中的最爱。
“此次援疆尽管路途遥远、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但我不虚此行,援疆经历是我人生中一笔异常珍贵的财富。”杨国良说。援疆,使他感受到了戈壁滩上红柳的生命顽强;援疆,使他懂得了沙漠里的胡杨的坚强不屈;援疆,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也丰富了人生。
在这里,克难而上,甘于奉献……不仅传递着河北对祖国边疆的深情厚谊,书写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展示着河北援疆教师严谨的科研作风、独特的工作魅力,更演绎着民进人别样的精彩人生。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