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栏目>>书香民进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民进邢台市一中支部会员 冯静

作者:河北民进文章来源:点击数:0更新时间:2020-07-02文章录入:河北民进字号:

冯静,邢台一中政治学科教研组长,邢台市高考政治教研室副主任。5次获市嘉奖,立三等功,邢台市、河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20邢台一中“开学第一堂思政课”主讲人。


这次跟大家分享这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7 年出版的书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会从四个方面进行导读。

本书以采访实录的形式组织,讲述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在梁家河知青这段时间的故事。

    收录了19 篇访谈稿,选配了76幅珍贵图片,生动呈现青年习近平在革命老区和百姓同甘共苦的奋斗历程。根据受访对象的不同,整本书将访谈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大部分。不同的人共同经历了那个特殊时代,共同陪伴和见证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青年时代。相聚于历史的偶然,成就了历史的必然。

二、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1、资政育人。让更多人了解国家领导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怀,使国家最高领导人在百姓心中更真实具体多维。亲其身,信其道。正如当前的知青陶海粟说的,“让那个老百姓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领导人,不仅看到他们在台上做大报告的样子,也知道一点儿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内心世界,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2、凝聚共识,坚定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民进栉风沐雨七十载从未改变的态度和立场,也早已转变成全体民进会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追求。共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合作初心,切实承担参政党的历史使命。

3、创新选题和形式。采访实录的形式非常贴近普通读者的阅读心理和认可程度,是探索新的话语体系方面一次成功的实践。访谈稿语言通俗生动,穿插原汁原味的陕北方言。比如,村民王宪平说:“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意为“不偷奸耍滑,偷懒”),地道的方言往往使读者身临其境。

4、读书和实践,是学习型民进会员的左右手。从众人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和奋斗的历程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鲜活教材,也是我们学习相关系列书籍的起点。

    三、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书中部分精彩篇章。

第一个阶段,是1968年到1972年间,习近平在梁家河做知青。这个阶段,一定先要说一说过“四大关”,真的是个锤炼身心的过程。第一关跳蚤关。和习近平一起住的雷平生说,“知青身上都起了肿包,奇痒。近平身上的包又红又大,再加上挠破的血和感染脓渗出,看上去很吓人......我们想了不少应对措施,你如果走进我们窑洞,常常可以见到近平、我还有雷榕生挽起裤腿儿”圪蹴“(方言蹲的意思)在各自的凳子上聊天儿的滑稽情景......我们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第二关饮食关。四缺,缺粮缺菜缺油缺柴。知青戴明说,正月十五过完,整个村子里大部分人都走了,都出去要饭了...... 这应该是这些北京知青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面对饥饿。还有个吃生肉的故事, 春节他们得到一些猪肉,感觉肉像玉雕一样整齐漂亮。近平说作家梁斌的小说《播火记》中,主人公运涛的愿望就是要用几斤猪肉包一个大饺子,一口咬下去能咬出个小牛犊来。又说国外很嫩的小牛肉可以生吃......我们俩就真的用刀将其中一块儿瘦肉片下来,蘸酱油膏吃。也许是饿的时间长了,肚子里没有油水,瘦肉就这样吃完了。那个时候才更深刻的了解到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第三关劳动关。上早工三点起床多挣两分,不上早工六点上工,村里就开始喊上山受苦去了。知青们急匆匆爬起来刷牙,村民没见过刷牙,说这帮北京来的娃娃,一到早上就口吐白沫。地离村子很远,挑麦子最累,因为一旦把挑子放下,麦穗就会散落。当时亩产不到100斤,如果在往回挑的途中掉几斤麦穗儿,损失是非常大的,所以挑麦子只能换肩,不能把扁担卸下来休息。近平当时年纪最小,这些农活对他来说难上加难。最初挣工分只能挣5.2分,相当于5.7分钱。但他不服输,吃了很多苦之后,干活也熟练了,工分能挣到10分,相当于1角1分钱。第四关最难,是思想关。王燕生接受采访时说,近平父亲被迫害,母亲被批斗,自己被扣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在北京就得等着被送到少管所。到了陕北延川也要忍受各种政治不公。跟他一起来的知青陆续两年内都走了。这种困境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是一种精神上的磨难,远远超过体力上和生活上的苦。但近平没有消沉,他贴近黄土地,下决心扎根农村,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在困境中的这次蜕变,实现了他精神上的升华。后来近平在接受采访时讲到插队时的迷茫和后来的转变。这就是习近平所说的过四关中的思想关。  

其次要说一下,书中的采访者们都用了很多篇幅表述当时习近平的读书生活。知青雷平生说近平读书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有一次他和我调侃说“昨晚看书到深夜,四周寂静,颇有些世人皆睡我独醒的味道。”曾经还跑了30里路,只为借读《浮士德》。近平读书非常注重分析对比。比如看中国历史,他以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为主要读本,又找来不同版本的历史书籍互相对比深入了解,这样学到的历史观点是立体全面的,也养成了他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尽管只有16岁,但他会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下了很大功夫研究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深入研究了辩证法思想。近平对中国经典古籍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花功夫认真研读。有时他读古典诗词读得兴奋了,就跑到院子里大声朗诵。这些作品给他带来强大的力量。今天近平讲话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他影响至深。近平还读了非常多的军事和国际政治的著作。充分领会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博弈思维、战略思维。研读《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重要战役》,他把图册摊开铺在炕上,趴在炕上对着文章仔细寻找一个个不熟悉的地名。往往很长时间才搞清楚一个过程。这些书籍对他的启蒙,对他以后的成长无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习近平的读书,是读真书,真读书。

第二个阶段是1972-1973年间,习近平被选派到赵家河村协助社教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这是他踏入政界的第一步。习近平带领赵家河村百姓做成了很多事情,才能初现。村民和领导的肯定,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和自信。赵家河村民赵胜利回忆说,自从近平来到我们村,我们村就变得特别红火,白天我们一起劳动,“战天斗地”。晚上开会聊的热火朝天,大家笑声不断。散会以后,我们还会和近平拉话儿,说说劳动的事,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制定接下来的生产计划,经常拉到深夜。他还分享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我和近平路上遇到老人冯俊德拉着架子车。近平走上前就把车接了过来。冯俊德说“北京的娃,这架子车拉的倒好嘞”。又问他叫什么,近平回答习近平。冯老汉说“习姓不多见,我老汉活了70多年就知道一个姓习的,就是我们的习仲勋。习近平说“老大爷,你知道习仲勋?”老汉说“我们陕北人都知道习仲勋。那时候习仲勋在我们陕北闹革命,像你这样的年纪就当上了娃娃主席。近平说“我就是习仲勋的儿子”。冯俊德吃了一惊,喜的连声说好......”

第三阶段。回梁家河担任大队支部书记阶段。社教工作结束时要回梁家河的时候还有个小插曲,梁家河原支书梁玉明说,“因为近平在赵家河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赵家河人一看近平这么能干想把他留下,我们梁家河不同意——近平是我们的人,咋能去你们那干了几个月就成了你们的人哩?近平说:“我还是回去吧,我从梁家河出来,我还回梁家河去。”回到梁家河,村里想让近平主持村里工作,入党成了当务之急。材料报到公社书记不敢批......近平先后写了十份入党申请,后来辗转才入了党。赶上村领导班子换届,大家推举近平担任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自此开始,他勇挑重担,带领梁家河村民办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挖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为村里建了五大块淤地坝,开辟了很多良田,从四川成功学习了烤烟种植,还有修路、种菜、良种、河桥治理、办扫盲班......不到两年时间做成这些事,可想而知他这两年的辛苦努力。梁玉明回忆说,“以前我们村里吃水就是挖个渗水坑......近平带我们挖井,冬天下到井里,两条腿都踩在冰水里,一干就是挺长时间。这口井挖了半个月,近平从那时起腿冻得落下了毛病,冬天的时候就容易腿疼。” 石春阳是习近平的继任村支书,他回忆说,“ 近平为村里办副业。让铁匠主管铁业社,打铁挣工分;让会算账的女社员在代销店挣工分。还有磨坊、缝纫社...既满足村里生产生活需要,还把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下地挣工分。社员发挥各自长处,生产生活十分顺畅,这种分配方式受到大家欢迎......村民王宪平当时协助习近平工作,他回忆说,“准备做大家工作,修建淤地坝的时候,近平对我说,“黑子,你说咱梁家河为啥穷?为啥吃不饱饭?就是因为土地太少了!这里打上坝,增加这么大面积的水浇地,以后梁家河的子子孙孙都会受益,咱说啥也得干成这个事儿!”

1975年县上分到一个清华的名额,县委书记推荐近平去上学深造......近平离开的头天晚上,近平对大家说:“我来咱梁家河这七年,学会了很多东西。咱梁家河的群众无私接纳我,帮助我,让我在这里步入社会,入团,入党,当村支书。我从这里出发返程上大学,梁家河给我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近平走那天,全村人都来送他,大家说:“近平你是咱梁家河的好后生,你上北京那么远,肯定要送你呀!”有一个叫施玉兵的残疾人,拄着双拐一步一步挪过来送近平。近平赶忙走过去拉住他,当时就下泪了......村里人把近平送出很远,他一再让大家回去,近平说:“大家都回去吧,我会回来看你们的!”最后十多个村民把他送到县城,近平嘱咐大家以后村里的工作怎么干,说要大搞农田基建,以后平地多了,收入大,山洪问题、口粮问题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也能解决。各个方面他都讲得很细致,好像哪里都有他放心不下的地方......第二天早上大家你三毛我五毛,凑了五块五毛钱,去照相馆照了张合影......谁也不会想到当年送出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为了我们党的总书记。相聚于历史的偶然,成就了历史的必然。

全书处处精彩,篇篇难忘。每一篇实录都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细细体会。下面分析我自己三个方面的感受。

一、读书培育智慧

“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是习近平知青生活的常态。全村人都喜欢晚上聚到他的窑洞,听他讲故事,教知识。我们甚至可以透过那些文字想象出一屋子欢声笑语的情形,想象出他凑近煤油灯看一晚上书,早上起来,脸上、鼻子上到处都是黑的样子。这样孜孜以学,驰而不息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读书让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变得精神富有,唯有“独善其身”,方能在达时“兼济天下”。读书,给习总书记做人、做事,治国理政,都给予了强大的支撑。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矛盾,作为参政党,作为民进会员,我们要时刻保持着“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态度,要有“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紧迫感,不断读书学习,提升自己的本领和素养。

2020年5月23日,总书记看望政协参会的经济界委员时,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鼓励大家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

《知青岁月》书里介绍习近平当年在窑洞里研读克劳塞维茨的军事名著《战争论》,提到关于慧眼的描述。慧眼指在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以及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这样一位具有慧眼的智慧型领导者,事实证明,他有足够的能力在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下高瞻远瞩分析局势,带领我们国家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实干砥砺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性。“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博大情怀,和他在梁家河7年的知青经历息息相通。延安人民无私淳朴的爱护,和为了百姓苦干奋斗的历练,培育了青年习近平人民思想的萌芽。当时身背“黑帮分子”身份不满16岁的习近平背井离乡。在陕北老乡的眼中,就是个知青里面年纪最小的娃娃,需要的只是朴实温暖的爱护和包容。他自己曾讲过,在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陕北老乡收留了他,养育了他,教育了他。他说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根在陕西,魂在延安。这里面饱含了他对陕北老乡最深情的感激和热爱。1974年大学招考的难得机会习近平主动放弃了。他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视频“初心”)

近年的政协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分享了他对陕北知青岁月的回忆。他说,“我那时饿着肚子问周围老百姓,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他们讲了几个心愿。第一个目标是希望不再要饭,吃饱肚子。再进一步,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是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说这是下辈子的愿望。我说你们再努力想想呢,将来还想到什么境界。他们说,那就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会场一片笑声。总书记说“我把这个金扁担理解为农业现代化。将来要.......”众人的思绪在笑声中随着总书记的表述静静流淌,体会着总书记心里为农民描绘的美好生活蓝图。

史记有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这种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备的根本品质,也承载了我们民进始终坚持合作的初心。4月27日马叙伦同志诞辰135周年纪念日时,重读马老49年在欢迎民主人士大会上发表的“演词”,更加能够坚定“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信念。

三、责任成就担当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历史事件,是一个知识青年被动接受整合的过程,对有的人来说是磨练,对有的人来说是磨难。习近平在梁家河的岁月,完成了从一个十五、六岁的青年到一名优秀基层干部的蜕变。他勇挑重担,不惧苦难,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他曾说过“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尤其是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年多的时间,他克服无数困难,为群众办了这么多实事好事。过去每到春天就青黄不接、全村出去乞讨的贫困村庄,一时间变得生机勃勃。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里他曾写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2020年5月8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会议充分肯定了在抗疫的非常时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风雨与共。作为民进会员,作为这个75岁的大家庭的一分子,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大局观,更进一步增进“四个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特色和优势,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自觉担当使命责任,为议政建言、凝心聚力、疫情防控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导读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