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栏目>>书香民进

《西行漫记》——向世界昭告中共的初心

作者:河北民进文章来源:点击数:0更新时间:2020-07-09文章录入:河北民进字号:

王振良,民进会员,历史学人,唐山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唐山市政协议政咨询委员会委员,唐山市政协文史研究会副会长。


今天,我推荐的书目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1979年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译自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译。

一、斯诺其人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北红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及许多老朋友见面。

第一次,1960年。用五个月的时间访问了14个省,16个主要城市,寻访他旧时留下的足迹,观察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写出了他的第一本介绍新中国的书《大河彼岸》。

第二次,1964年。斯诺到中国的前几天,苏联的赫鲁晓夫下台,第二天,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周总理在斯诺抵达北京后很快会见了他,给他看中国原子弹爆炸的12幅照片。斯诺说他可以立即回日内瓦,在瑞士报纸上发表这些照片。他高兴地开玩笑说,你们真是拿了一手好牌,一个K(指当时阿富汗国王来访),两个Q(指来访的阿富汗王后和布隆迪王后),一个J(指来华访问的怡和洋行董事长凯瑟克),现在又打出一张A(原子弹)。之后,他把这些照片在瑞士报纸上发表了,立即轰动了全世界。

第三次,1970年。当时,西方传媒关于中国文革的报道使他迷惑、忧虑,他想亲自到中国来看一看。他写信给毛主席,询问访华的可能性,毛主席认为应当请他来,不仅让他来看看,还有些想法要让他传播出去。于是,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受命同他谈了访华的事,斯诺夫人洛伊斯也被邀同行。

1970年7月31日,斯诺夫妇从瑞士乘飞机到香港,再换飞机到北京。《华盛顿邮报》的观察家说,斯诺的这次访华是中国人有兴趣发展与美国关系的信号;美国驻香港总领事也发电至华盛顿说,这次访华有利于创造中美关系的奇迹。

到北京两天后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之后,斯诺夫妇在北京和外地参观。参观了斯诺30年代任教燕京大学新闻系时的燕园。到了河北省遵化的建明公社。接着飞西安,去访问延安和保安。斯诺像回到故乡一样,寻找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红军大学旧址和他当年住过的招待所。

然后到了沈阳、鞍山、广州、杭州、上海、南京和武汉访问。回到北京后,10月1日,斯诺夫妇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活动。毛泽东主席在城楼上邀斯诺夫妇去他那里,同斯诺交谈近40分钟。二人交谈的大幅照片刊登在《人民日报》第一版。事后毛主席说,这是放个试探气球,触动触动美国的感觉神经。

二、《西行漫记》的写作起因——斯诺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毛泽东的政治远见

1935年,当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的长征到达陕北时,西方国家是透过旧军阀和蒋介石这两面镜子看待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的,认为“朱毛红军”是一批青面獠牙、“共产共妻”的吃人魔鬼。

斯诺当时是上海《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主编,同时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还是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的讲师。到1936年,斯诺已在中国生活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通。关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关于苏区、关于毛泽东和红军,他听到过许多消息,这些消息是那么神秘、诱人而又自相矛盾。作为一个同情中国人民而又想了解中国革命的记者来说,谜团太多了,以至后来斯诺在他的所著的《西行漫记》中连用了78个问句。正好,机会来了,美国兰登书屋和伦敦《每日先驱报》委托他写一本关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书。

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毛泽东,最需要让世界认识并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而当时国民党对红区的封锁很严,苏区同外界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斯诺的到来,不啻为天赐良机。毛泽东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同意一个美国记者到访红区。

当时,国内环境也对斯诺的访问有利: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又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负责在陕北“剿共”的张学良在和红军交手中屡屡失利,他又觉得内战没有前途,东北军将士“打回老家去的”愿望非常强烈。在中共的争取下,与中共秘密订立了停战协定。

这样,终于促成了斯诺的陕北红区之行。  

三、《西行漫记》的内容

1.展示了中共和红军领袖们的群像。

斯诺直接采访的中共领导人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徐海东、林伯渠、谢觉哉。朱德和贺龙是间接采访,但掌握的也是第一手资料。

毛泽东接受斯诺的直接采访十几次,他们谈话的内容非常广泛: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民族独立、统一战线、中美关系、风土人情以及个人经历(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向外国记者亲述个人经历)等等,可以说,毛泽东当时有一种倾吐感,是在向世界倾吐,因为他知道斯诺是一名西方记者,通过斯诺的笔,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会被美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所了解。我们见到的毛泽东头戴红军八角帽的照片就是斯诺此时拍摄的。

斯诺采访了周恩来之后,完全被周恩来的信仰和风度征服了。斯诺写道:“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

2.通过毛泽东等人之口,宣传了中共的理想、政策、主张和精神。

在保安的窑洞里,毛泽东与斯诺进行了十几次彻夜长谈。内容涉及得非常广泛。

我们通过该书的部分目录,可以看到斯诺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共产党的有关信息。——几乎涵盖了党的政策的方方面面。

第三篇  在保安      二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三  论抗日战争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二  死亡和捐税

                        三  苏维埃社会

                        四  货币解剖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二  苏区工业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五  红军战士的生活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三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三  俄国的影响

                   四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3.介绍了红军和民众的战斗及生活。

斯诺对红区军队和民众的介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项    目

   

内        容

   

 

 

日常生活

   

简朴、清苦、勤劳、单纯……

   

 

 

战斗情况

   

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全部取胜,武器主要是从敌人手里缴获

   

 

 

家庭婚姻

   

许多红军战士没有家庭(在南方时,家里的成员大都是饿死或被国民党杀害了)

   

 

 

思想状况

   

纯洁、淳朴、多思、向上、友善……

   

 

 

理想情操

   

有追求、有憧憬、对未来充满乐观、很认真地学习政治理论……

   

 

 

人物特写

   

对毛泽东、彭德怀的特写很生动、真实;还写到了一些“红小鬼”、女红军、陕北农民等。

   

 

4.作者的感受。

可以说,100多天的实地采访,陕北红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红军等已经把斯诺深深地吸引了!

举两个例子:

关于长征,斯诺说:“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闯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斯诺说:“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象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

这也可以从本书的序言中看到。斯诺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

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四、《西行漫记》的影响

引用我在一篇论文中的一段话:“三个多月以后,斯诺带着成箱的采访手稿、照片和意外的满足离开了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不久,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发表了——他获得了成功。然而,最大的成功者是毛泽东,通过斯诺,他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告诉了全世界,也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同美国人民的对话,打下了由民间交往向官方交往的基础。斯诺之后,一大批美国记者纷沓而至,中共的影响继续扩大,中共的形象在世界上更加丰满。可以说,通过《西行漫记》,中共的初心为世界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人、政党和政府所了解。在许多国家,无论你站在那种政治立场,都对共产党人的坚定、顽强、对生活充满热爱、为理想而牺牲的精神而折服。”

而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结语:《西行漫记》告诉了我们什么?

1、使我们认识了:

经过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到达陕北黄土高原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急切地要把自己的主张、宗旨、理想和真实面目告诉世界。什么是不忘初心?这就是!

中国共产党在走过了15年的风雨历程后,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初心不改。而毛泽东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则巧妙地通过一位美国记者,把自己的初心昭告了世界。

2、使我们明白了:

为什么《西行漫记》在中国有几十种版本、再版几十次?拥有那么多的中国读者。许多党史研究专家把这本书作为必备书目。

为什么《西行漫记》在国外也有大量的读者?

3、使我们知道了:

为什么斯诺三次访华毛泽东主席都亲自接待,促膝长谈。友情,固然重要;而毛泽东和斯诺之间,更有许多超越友情的东西。

4、使我们理解了:

在斯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毛主席党中央如此关怀!派最好的医生为斯诺治病;斯诺逝世后,逝世后在日内瓦的追悼会上宣读了毛主席、周总理和宋庆龄的唁电。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了有几千人参加的追悼会。

5、使我们清楚了:

为什么美丽的北大未名湖畔,专门为斯诺开辟了一片墓园。斯诺在去陕北红区时是燕京大学的讲师,今北大校址即原燕京大学所在地。斯诺在临终前,出于对中国的爱,立下遗嘱要把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欣然答应,在斯诺生前任过教的北大未名湖畔开辟了墓地。碑铭题写者是叶剑英元帅。葬礼那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人都送了挽联或花圈。

6、使我们看到了: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着多么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多么怀念和珍视那些同情、理解、关注、帮助过我们的来自世界各地真诚的朋友。这,不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吗?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9个春秋。近一个世纪以来,她领导着古老的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做为中共领导下的参政党成员,我们惟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个百年:

初心不改百年志,

民族复兴新纪元!

 

谢谢各位领导和同仁!

 

站内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