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民进中央联合开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民主监督暨界别考察综述

作者:河北民进文章来源:点击数:0更新时间:2021-11-09文章录入:河北民进字号:

《人民政协报》整版报道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民进中央联合开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民主监督暨界别考察。

  考察背景:

  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作出重要论述,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日前专门召开会议作出具体部署。

  经中共中央批准,“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将围绕“十四五”规划落实中的有关重要任务开展10项民主监督工作,并持续推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是其中唯一一项文化方面的民主监督议题。

  10月15日,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民进中央联合召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民主监督情况介绍会,着重了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情况,并组织委员于18日赴北京市门头沟区实地考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了解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群众文化需求,探寻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后续与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协商沟通做准备。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政协开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民主监督的重要性,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民进中央要加强统筹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与相关党政部门、地方政协等方面的沟通协作,组织有关方面认真做好情况通报,邀请委员参与相关会议活动,帮助委员了解情况,把握形势,掌握政策。要尊重和保障政协委员在参加民主监督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政协委员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发挥政协委员在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要注重推动监督成果转化,综合运用监督意见报告、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及时向有关方面报送监督意见。

考察组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文化中心考察

  群众“点餐” 增强文化服务精准度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西部深山区的雁翅镇,距市中心70公里,保留着最原始的自然风景,清新秀美。蜿蜒的永定河穿越其间,又给雁翅镇增添了许多的灵气。

  虽然远离繁华的市中心,但雁翅镇的人们却并不“寂寞”。

  “跳马!”

  “那我就将——军!”

  “嘿,这一步不错!”

  10月18日上午,当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民进中央考察组来到雁翅镇文化活动中心棋牌室时,巧遇几位村民下象棋。

  别看只是一种娱乐,若棋逢对手,就难免想争个你输我赢。战况僵持之时,考察组的几位委员也忍不住凑上前看看“局势”,出出主意。

  这画面,颇有一番趣味。

  隔壁图书室里,一位图书管理员大姐正给考察组演示图书借阅流程。

  “图书室每天都开放,借小说的比较多。我们的借阅系统和首都图书馆是相连的,借书、还书在我们这里也能完成。”大姐的话一说,立刻吸引了考察组的注意。

  山里山外都能共享图书,这一点确实很吸引人。

  “闲暇之余,村民们都可以来。”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文化中心是去年10月开始正式对外开放的,主要功能为党群活动中心、舞蹈排练室、器乐排练室、棋牌室、图书室、培训室、书画创作室等,能够为镇上的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考察组了解到,雁翅镇文化中心是门头沟区文旅局引入社会力量运营的第一个深山区镇级文化中心。一年来,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各类文化活动近215场,各类文化培训150余场,参与人数达6800余人次,打造了“阅读永定河”等品牌文化活动。

北京市门头沟区城子街道文化中心书画室,居民们正在练习书画。

  肯定成绩的同时,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林阳注意到一些细节还有待完善。比如,虽然图书室外观很漂亮,但书籍分类还不专业,图书种类有些单一等。

  对此,陪同考察的雁翅镇镇长白晓芳回应,文化中心刚刚运营一年,还在不断完善,包括图书分类在内的一些专业培训课会逐步进行。

  大山里的雁翅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国各地无数个正在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乡镇。

  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福连联想到曾经在考察中遇到的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各地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设施水平都很高,但利用率却很低,老百姓参与度不高。”

  未来,雁翅镇是不是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迈开第一步之后,接下来该如何运营?村民们有没有兴趣长期参与?设备使用维护能否长久?

  带着思考,考察组驱车来到城子街道文化中心。

  如果说,雁翅镇是“新手”,那城子街道已经可以“出道”了。

  “注意用笔力度,好,保持住——”走进城子街道文化中心书画室,几位年轻人在老师的指点下正提笔运气,那描摹的功力看上去仿佛已经炉火纯青。

  这时,隐约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几位委员循声去寻,只见琴茶室内两位女士面对面而坐,抚琴对歌,好不惬意。

  穿过走廊,墙上挂着的一张“城子街道文明实践活动年度计划”表格清晰地记录了从1月到12月每个月开展的主题活动:模特培训、栀子花种植、儿童读书会、非遗毛猴制作……平均每个月开展6次,且几乎每场活动主题都不同。

  眼前的一幕幕令考察组成员不禁感叹:这样的生活真好!

  工作人员介绍,城子街道下辖20个社区。早在2017年,门头沟区文旅局引入北京智慧橙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对城子街道文化中心进行专业化运营。通过分析城子地区居民构成情况和走访考察结果,对文化中心进行合理化打造,形成了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休闲、学习、参与文化活动的综合文化空间。

  经过5年的实践,城子街道共成立47支文化团队,已经形成“党委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群众点餐、社会评价”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群众点餐、订单式服务,这些做法大大提升了城子街道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设施服务效能,群众参与热情高,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对于深山区的门头沟来说,硬件、软件其实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的投入力度很大,做得很到位。特别是一些街道的文化中心采取‘订单式’服务机制,集中反映群众意见,效果很好。这样的经验做法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借鉴意义。”

  以标准化促均等化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全面吹响,各地蓬勃发展起来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正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期待。

  需要看到,我国的公共文化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文化作为载体,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城乡之间的差距如何消除?作为首都,北京各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否还存在差距?

  在行前情况介绍会上,北京市文化旅游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北京市率先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等“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明确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考察组了解到,为减小各区之间的差距,北京市建立了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和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共建共享联动机制,形成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合力。

  在硬件标准方面,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规定,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面积分别不低于1200平方米、800平方米,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面积分别不低于300平方米、200平方米。进一步明确功能设施标准,基本模式为“2+X”——“2”是设1个多功能厅和1个户外文化广场,“X”是设有图书室、展览室、辅导培训室、排练室、电影厅和健身室等。根据群众实际需求还可以适当增加或者调整“X”的数量和功能。

  在软件实施方面,北京市努力完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活动。制定《北京市优秀群众文化项目扶持办法》,明确扶持标准,进一步激发群众文化创作活力,厚植群众文化沃土。目前已累计扶持292个群众原创作品、基层文化团队和品牌文化活动。

  正是基于这些顶层设计,考察组才看到了门头沟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种种探索。

  2021年7月,门头沟区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建设项目通过文旅部和财政部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标准化配置和服务的标准化配送,形成了具有门头沟特色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体系。

  无论是刚起步的雁翅镇文化中心,还是愈加成熟的城子街道文化中心,都体现了门头沟,乃至北京市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考察组还了解到,下一步,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将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继续加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以标准化促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以更大力度、更强自觉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完善保障措施 提升公众满意度

  门头沟地处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内生需求巨大。

  走进淤白村的蹦蹦戏戏班,考察组见到了正在排演剧目的当地村民。

  蹦蹦戏,又名“评腔梆子戏”,是门头沟重要的民间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考察组和村民交谈得知,蹦蹦戏戏班创建于1932年,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至今,现已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委员们感慨:在互联网娱乐氛围的冲击下,能保留下这样一支队伍实属不易。尤其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更需要挖掘有特色、有内涵的地方文化资源。这就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出台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通过建立群众文化团队扶持制度、演出补贴制度等方式,为传承文化留住人才。

  如今老百姓身边的文化资源日益丰富,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

  近年来,门头沟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5年投入1.4亿元用于三级公共设施文化网络、文化组织队伍等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其中包括:支持社会文化机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机制建设,通过“互联网+”以数字化手段解决山区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难题,等等。

  “你们如何判定这些社会机构的运营效率?”在门头沟区考察期间,每到一个文化中心,考察组都会提出这样一个的问题。

  的确,通过社会化运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程度。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共有2个区级文化设施,79个街乡级文化设施,112个社区村级文化设施实施了社会化运营。

  但是,如何来监管这些社会机构的运营效率,也是不容疏忽的环节。

  考察组了解到,门头沟区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实施情况和镇(街)文化中心社会化运营情况进行测评,根据考核评价结果改进工作。评估一般采用暗访蹲点、实地明查、公众满意度调查三种方式相结合,以此来保障调查的客观性。

  这也是目前普遍采取的一种做法。据北京市文化旅游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服务效能平均分为79.7分,相较于2019年的69.1分提升了10.6分。“以评估促提升”的效果得以彰显。

  结合考察情况,委员们得出结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离不开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要加强人才保障,探索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文化人才交流机制和平台构建,持续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群众反馈与评价标准体系,健全第三方测评机制。通过全方位的保障措施,提升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是全国政协10项民主监督工作中唯一一项文化方面的民主监督议题。委员们深感意义特殊,责任重大。考察组表示,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只有坚持以地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在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缩小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差距上持续发力,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站内文章搜索